由于阴极铜具有较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特点,因此阴极铜被下游加工成铜线、铜棒、铜板带、铜箔、铜管以及各类合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交通设备、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医学、有机化学等行业,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据世界金属统计局(以下简称WBMS)统计,2019年全球精炼铜总产量为2372.40万吨,同比增长0.32%。全球精炼产量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智利、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合计全球占比64.46%。亚洲居于精炼铜产量的首位,美洲和非洲是湿法铜最主要的产地。从近几年产量趋势来看,中国是全球精炼铜增长的主要贡献国,且未来两年随着中国冶炼产能高速扩张,中国精炼铜产量仍会保持在较高水准。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精炼铜产量为978.4万吨(WBMS为944.70万吨),全球占比41.24%。
据WBMS统计,2019年全球精炼铜总消费量达到2381.83万吨,同比下降0.45%。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位列全球铜消费前五名,精炼铜消费量合计为1722.60万吨,全球占比为72.32%。从国家和地区看,亚洲仍然是精炼铜消费最大的地区,中国依然是全球铜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精炼铜消费1208.0万吨(WBMS为1279.95万吨),全球占比50.72%;欧美国家多为基本持稳或小幅增长,也支撑了全球精炼铜消费的增长。对应2019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全球精炼铜供应短缺约8.92万吨。
据WBMS统计,2019年全球精炼铜进口量为827.18万吨,同比下降9.11%。全球精炼铜进口国家主要国家为中国、美国、意大利和德国,四国进口量全球占比63.13%,这些国家也是全球铜消费的主力军。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受废杂铜拆解和进口等监管政策收紧导致废铜供应减少、铜冶炼产能大幅扩张等因素影响,中国精炼铜、粗铜和铜精矿的进口大幅增长并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5.30万吨。2019年铜进口有所回落,进口精铜355.03万吨,同比下降5.40%。2019年出口精铜为31.65万吨,同比增长12.39%。
据WBMS统计,2019年全球精炼铜出口量为774.88万吨,同比下降7.90%,智利、俄罗斯、日本是全球前三大精铜出口国,全球占比44.39%。
据上海海关统计,2015年至2019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精铜约357.08万吨。按进口海关区域划分,上海钢联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上海海关平均每年进口238.83万吨,占全国平均总进口量的66.88%。
目前国内保税铜仓库主要设置在上海、广东、江苏、福建和天津等地。2016年后,上海以外地区陆续有铜库存统计,约1-3万吨水平,除少量进口外,基本为加工贸易项下的出口产品。据上海钢联统计,2013-2019年,上海保税区最高铜库存为100.8万吨,最低为21.75万吨。
2010-2019年,铜市场价格总体呈现冲高回落态势。受全球经济复苏、中国施行“四万亿”投资计划、欧美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扩张手段等因素影响,铜价持续上行,在2011年达到顶峰。随后受到全球经济下滑、欧洲债务危机、国内紧缩政策的影响,供需面铜精矿产能出现过剩,铜价宽幅震荡,一路走低。2017年受到库存下降及经济复苏的影响,铜价有所反弹,但2018年起受中美贸易战、宏观经济下行和消费不振等因素影响,铜价总体呈现震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