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米采购来说,2020年无疑是一个分水岭。尤其对东北深加工采购来说,更是如此。主要有如下两点变化,见下表:
表1:2020年前后-东北深加工采购背景对比

基于玉米采购头寸和持仓成本变化的大背景,东北深加工采购最优采购策略:即保证前期玉米不大量不外流——即玉米价格≥替代品价格即可。
只有将玉米留在当地后,次年5-9月玉米才有保证,事情在可控范围之内。
1、东北深加工采购策略:
深加工角度:只要(最优策略采购成本均值=次优策略成本采购均值=最差策略采购均值)即可。
从达到上述目的及可操作性看,让玉米不大幅外流可操作性更高。
表2:不同价格——东北深加工采购策略

2、饲企玉米定价上限参考:
饲企角度:主要参考替代品价格走势,假设替代品价格全年不变,如新季玉米开秤≤替代品—持仓成本,大概率会应收尽收。
表3:饲企采购定价上限:考虑替代品/持仓成本

3、用粮主体新季玉米定价测算:
①均衡价格:东北深加工定价下限=饲企定价上限
②根据小麦价格倒推吉林新季玉米价格下限:约为2480元/吨。
表4:东北深加工吉林定价下限估算

4、总结:
①前提条件:上述推测前提是关内还需东北玉米且替代品价格不变。
②最优策略:东北深加工玉米挂牌下限≥替代品折算价格,让玉米留在本地。
③饲企角度:即使饲企在新粮上市期大量收储,但如使用成本高于当地替代品,最后也会抛玉米买替代品。2020年的XX胎作了最好诠释。
④参考基准:思考小麦价格高估还是低估?
附表:各区域小麦价格变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