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348125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广发宏观 | 关于优化供需比路径的深层探讨(2025.07.28-08.03)
发布时间:2025-08-05 16:03:53| 浏览次数:

文|郭磊 陈礼清 陈嘉荔 钟林楠 吴棋滢 王丹 贺骁束 文永恒

7月最后一周,海外方面,美日加等央行维持利率不变,特朗普公布新对等关税措施,美国经济放缓线索显现,非农数据疲软、消费增速放缓。全球股市风险偏好受压制,美股回调,美元美债波动加大,商品定价分化。  国内市场等待供需比改善信号,股债跷跷板强化,“科技+医药+小微盘”占优,港股及海外中概股承压。财政与流动性偏宽松,7月信贷收敛但社融和M1增速或升。政策层面,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成重要方向,涉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两办、国常会等发布育儿补贴、“人工智能 +”等政策,发改委将加快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三新”经济占比提升,旧动能地产产业链占比下降。大宗商品内盘外盘表现分化。

摘 要

关于优化供需比路径的深层探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已是“十四五”末的政策明线索之一,预计也将影响“十五五”期间的政策框架。

7月最后一周“美联储降息预期折返+关税风波再起+欧美经济放缓浮现”等压制全球股市风险偏好,美股回调,美元美债波动加大;商品定价分化,黄金与美股跷跷板,国内商品和权益市场均等待供需比改善的“现实”信号。国内股债跷跷板强化,“科技+医药+小微盘”占优,对外围扰动更敏感的港股与海外中概股承压。

海外方面,一是美日加等央行保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二是7月末特朗普针对尚未与美国达成协议的经济体公布了一系列新的对等关税措施,其中欧盟综合关税税率为15%;加拿大未满足美墨加协议标准的产品关税从25%提至35%,耶鲁预算实验室测算美国最新的有效关税税率为17.3%。三是美国经济放缓线索开始显现,7月新增非农显著走低且前值大幅下修,实际消费增速继续放缓。

按统计局二季度GDP数据对高频模型做中枢校准,我们估计4-6月实际GDP同比分别为5.24%、5.18%、5.28%;同样坐标下高频模型7月实际GDP同比约为4.96%。7月存在CPI高基数约束,但由于PPI底层的商品涨价扩散至更广谱的内外商品,平减指数回升0.15个百分点,名义GDP同比大约为3.79%。

财政支出下发与央行加大投放,狭义流动性进一步宽松;8月中旬税期前,狭义流动性面临的扰动较少,预计会延续偏宽。从高频数据看,7月信贷可能会比较收敛,但社融增速与M1增速可能进一步升高。

新承接项目和上半年回款进度一般,本期项目资金到位率降幅为近一个月最大。7月土建PMI和新订单环比走弱,或与天气、建设资金续接空档期等有关。近日发改委表示“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2024年表征中国经济新动能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规模为24.3万亿元,占GDP比重18.01%;其中二产“三新”经济规模10.05万亿元,占二产比20.4%。我们估算经济“旧动能”代表地产产业链占GDP比重2024年已经降至14%左右。

本周外盘大宗商品多数收涨,生意社BPI小幅上行;内盘焦煤、玻璃等黑色系品种调整;碳酸锂、工业硅期货价周环比收跌;猪肉、水果价格季节性调整;临沂商城指数为代表的非食品项小幅止跌回稳。

两办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国常会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工信部强调“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发改委强调“……破除内卷式竞争”。

风险提示

高频预测模型构建基于历史数据,可能在未来有较大经济冲击或者市场改变时并没有很强的样本外超额效果;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升级、国内地产投资压力短期超预期等。

正 文

一、关于优化供需比路径的深层探讨

关于优化供需比路径的深层探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已是“十四五”末的政策明线索之一,预计也将影响“十五五”期间的政策框架。

什么是“内卷”?《求是》理论文章指出,“是指经济主体为了维持市场地位或争夺有限市场,不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却没有带来整体收益增长的恶性竞争现象”。这是一个中微观视角,对应在宏观上,我们理解“内卷”就是供给的过度集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经历过“卷人口”的阶段,即大量农村劳动力供给集中流向城市,它成功地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城市化和全球化;而一个副作用是压低了劳动力成本溢价,导致经济一度有城乡二元化特征。目前的“内卷”,相当于“卷资本”的阶段,大量投资带来基础设施、制造业的崛起,而副作用是部分领域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偏低,以及近年的物价和名义增长问题。从增长模型来看,在劳动力、资本先后成为驱动要素之后,技术将逐步成为下一个关键性的驱动要素,这时较集中的技术端投入和供给不排除也会形成新的“内卷”特征,比如过快的更新替代进程和过低的应用端利润率。

从要素驱动到一定程度“内卷”,中间的关键变量是什么?

广谱性是解释角度之一。对于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来说,如果集中在全产业链释放,则供给集中效应会相对较低;如果产业链宽度不足,则供给集中效应会相对较高,就容易出现“内卷”现象。

规模经济的成本是解释角度之二。在最常见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之下,规模经济是取得竞争优势的最便捷方式;但如果多个市场主体在同一领域希望形成规模经济,则容易偏离最佳市场结构,形成同质化竞争和过度供给。

要素市场的有效性是解释角度之三。以人口为例,如劳动力成本随城市化有效上升,那么劳动力要素投入“内卷”的内生约束就会增加,但户籍等环节的成本影响了价格机制的表达;同样,资金成本、资金风险溢价是投资“内卷”的内生约束机制,投资回报率低在逻辑上会带来融资难、融资成本上升、投资退出、产能出清,但如果要素市场机制不健全、地方投资存在非经济驱动、投资和产能退出机制缺失,则会阻碍这一过程形成。

从上述几个角度,我们可以预期“十五五”期间的政策大方向:一是进一步提升增长的广谱性,比如继续激活消费,带动服务业;通过城市更新和中央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建筑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带动科技产业、赋能传统产业。二是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鼓励基于资源禀赋的、优势互补的经济结构,避免地方政府投资“扎堆”。三是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改革,形成产业投资的识别和内生约束机制。

二、资产表现背后有四条线索

7月最后一周“美联储降息预期折返+关税风波再起+欧美经济放缓浮现”等压制全球股市风险偏好,美股回调,欧股跌幅更深,美元美债波动加大;商品定价分化,黄金与美股跷跷板,国内商品和权益市场均震荡等待供需比改善的“现实”信号。国内股债跷跷板强化,“科技+医药+小微盘”占优,对外围扰动更敏感的港股与海外中概股承压。

一是“美联储偏鹰表态+美对印韩等加征关税+欧美经济放缓浮现”压制全球股市风偏与基本面预期,美股三大指均明显收跌,VIX重新站上20上方,欧股跌幅更深,日股相对温和。道指、纳指、标普500分别收跌2.92%、2.17%、2.36%。VIX指数“V型”反弹至20.38%,进一步临近去年6月底的12%附近低位,VVIX自90抬升至109.79,表明市场对美股波动率的波动预期仍在加大。行业上标普公用事业逆势上涨,材料、工业、科技股均明显回调。欧洲经济动力并不强劲,但欧央行暂停降息保持观望,叠加市场对美欧贸易协议定价为不确定性升温与干扰经济前景,欧股跌幅甚于美股,欧洲STOXX600收跌4.04%,德国DAX跌3.27%。日央行同样保持利率不变,但由于日本经济周期仍处于温和扩张区间,市场对日美贸易协议的反应平淡,日股小幅调整1.58%。

二是商品呈“分化”定价,原油受益于地缘风险,黄金在多空交织中震荡收平,与美股形成“跷跷板”;铜价受行业关税牵引回调;国内商品震荡等待供需比改善的“现实”信号。受美国和欧盟将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影响,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价(活跃合约)收涨1.80%。伦敦黄金现货震荡收平,而纽约黄金期货先下后上,后者受美国实际利率下行与风偏折回影响更明显。白银投机成分定价更重,伦敦银现本周回调5.8%,金银比重新回到91.7。COT非商业多头持仓占比继上周加仓后本周“观望”,占比自63.7%回踩至63.2%,黄金隐波小幅回升,但仍维持在17%附近。欧美亚盘基本同频,亚盘仍相对弱势。LME铜期货(三个月)高位回调,收跌1.66%。7月30日特朗普政府对“铜矿石、铜精矿、阴极铜等关键原材料”排除在铜关税之外,美铜跳水。国内定价商品螺纹钢期货、南华工业均在7.31-8.1回调,全周收跌3.1%、3.8%。

三是美国基本面与美联储降息预期主导美元、美债。美元波动明显加剧,全周升1.04%,但周内先上破100,周五又急跌回到98关键位。美债同样波动明显,周五长短端利率均明显下行,曲线明显走陡。长端美债先平后下,全周10年美债利率下行17BP至4.23%,其中周五下行14BP,曲线快速牛陡,2年期美债利率收于3.69%,周五10Y-2Y期限利差自43BP扩张至54BP。关于美联储的降息预期重新升温,美债10年实际利率下行8BP。美元一度反弹上破100,但周五在非农数据下修后单日急跌1.36%,最终本周上涨1.04%,重新回到98关键位附近(98.69),年度贬值幅度减小(9.96%→9.03%)。欧元受美元反弹+经济数据疲软+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对美元贬值1.33%。美元兑日元下跌0.19%收于147.39。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升0.35%,收于7.1929,韩元、泰铢、新台币等亚洲货币均在美元反弹下有所回贬。

四是中国资产的供需比改善交易正从“预期”向“现实”过渡,叠加低赔率、美元反弹以及外部不确定性本周发酵,A股短期迎调整,“科技+医药+小微盘”占优,周期红利贵金属调整。对外围扰动更敏感的港股与海外中概股承压亦相对更明显。

股债跷跷板强化,万得全A结束五周连涨,本周先扬后抑,收跌1.09%,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2.65BP。两市成交额回踩,周环比-2.1%;日均交易额维持1.8万亿,这一量能总体仍高于今年3月,略低于2月的“Deepseek时刻”。融资买入占比仍维持10.4%~10.8%偏高区间。此外,“市场宽度”虽有所回踩(万得全A指数成分股中各成分股超越股票自身240日均线的比例回落至72%附近),但仍处于偏厚区间,提示市场承载能力仍较足,广谱性仍较强。市场高位运行对赔率敏感度提高,当前低赔率问题仍值得关注。截至8月1日,“万得全A P/E-名义GDP增速”处于滚动五年的+1.32倍标准差(+1倍标准差是经验警示位),期间在7.29触及+1.41倍标准差时回调。

具体风格上,本周宽基全线回调,科技成长、小微盘、消费相对抗跌,周期、红利、贵金属板块回踩,指向市场并非转向避险,而是在赔率走低后需要基本面新增利好接力,短期部分资金有“获利了结”的止盈动力。创业板指小幅收跌录得-0.74%;中信成长、消费分别录得-0.3%、-0.4%,中证2000、万得微盘录得-0.01%、+1.1%。近八成行业(占81%)录得负收益,医药生物、通信、传媒领涨,分别周涨+2.9%、+2.5%、+1.1%。而上周亮丽的顺周期领域——煤炭、有色、房地产本周表现靠后,分别录得-4.7%、-4.6%、-3.4%。港股资产额外对美元反弹更敏感,恒生科技、恒生指数分别回调4.94%、3.47%;海外中概股同样受外部不确定性扰动更显著,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录得-4.93%。

三、海外宏观

海外方面,一是美日加等央行保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二是7月末特朗普针对尚未与美国达成协议的经济体公布了一系列新的对等关税措施,其中欧盟综合关税税率为15%;加拿大未满足美墨加协议标准的产品关税从25%提至35%,耶鲁预算实验室测算美国最新的有效关税税率为17.3%,为1935年以来最高水平。三是美国经济放缓线索开始显现,7月新增非农显著走低且前值大幅下修,实际消费增速继续放缓。

首先是主要央行利率政策。7月主要央行(美联储、加拿大央行、日央行)保持利率不变,美国和加拿大央行保持观望模式,日本央行延续宽松政策,总体符合市场预期。

在美联储2025年7月议息会议中,FOMC官员投票保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4.5%,但两位理事(Bowman与Waller)罕见地投票主张降息25bp。鲍威尔对后续降息路径的态度仍然是“等等再看”(wait and see)。鲍威尔认为9月会议前美联储会看到两份就业和通胀报告,将决定9月会议的决策;现阶段失业率低位,但通胀仍然高于目标水平,偏温和的限制性货币政策是合理的;对于关税对通胀的影响,鲍威尔认为现在仍处于传导的早期。整体来看,我们维持美联储降息可能在四季度的判断。

加拿大央行同样选择维持政策利率在2.75%,并重申视数据情况决定后续操作。核心通胀已回落至目标区间上沿,但加行长强调需要看到通胀持续稳定在目标附近才会行动。鉴于加拿大经济对利率较为敏感、消费与房地产动能偏弱,我们倾向于认为加拿大央行大概率领先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利差收窄或限制加元中期表现。

日本央行维持0.5%的短期政策利率,符合市场预期。BOJ继续强调观察工资-物价螺旋的持续性,短期内无意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日美利差进一步扩大,日元面临贬值压力。

其次是关税的新情况。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发布最新行政命令,宣布针对尚未与美国达成协议的主要贸易伙伴实施新的对等关税税率。多数国家最新关税税率较4月公布的水平有所调降,但仍普遍高于4月以来实行的10%基准税率。其中美国对多数欧盟商品设定统一15%关税,汽车关税从原有的25%调降至15%,而航空零部件、特定化工品、半导体设备、特定农业产品与关键原材料的关税则降至0%。加拿大未达到美墨加协议(USMCA)标准的商品关税自25%提升至35%;墨西哥也维持25%的税率(符合USMCA标准的商品免征);而其他重要贸易伙伴中,瑞士的税率高达39%,印度为25%。此外,特朗普单独签署命令对来自巴西的商品额外加征40%的关税,整体关税税率升至50%。

再次是美国经济放缓线索开始显现。7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显著走低。7月新增非农7.3万人,低于预期的10.4万人。此外,前两月数据显著下修,5月和6月数据共下修25.8万人。

近年非农数据的波动变得非常频繁,修正幅度有时也比较大,我们理解其背后可能是“一套已经存在技术问题的统计方法vs越来越复杂的现实”,包括企业生死模型(NBD)的技术性失真、季节调整技术的落后、BLS调查问卷收集率低、美国经济政策的方差较大等,具体参见我们前期报告《应如何认识7月美国非农数据的大幅波动》。

二季度美国实际 GDP 环比折年率虽显著反弹,但结构较差。Q2实际GDP环比折年率+3%,预期+2.4%。其中Q1提前补库导致Q2进口显著下降,环比折年率-30.3%,对GDP增速贡献达5.2pct,因此GDP反弹包含技术性因素。从结构来看,最终销售至私人国内购买者增速+1.2%,为2022年末以来最低水平,同比增速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其中个人消费支出环比折年率+1.4%,不及预期的1.5%;私人固定资产投资环比+0.4%,同比+2.2%,均较前值回落。

四、高频模型测算

按统计局二季度GDP数据对高频模型做中枢校准,我们估计4-6月实际GDP同比分别为5.24%、5.18%、5.28%;同样坐标下高频模型7月实际GDP同比约为4.96%。7月存在CPI高基数约束,但由于PPI底层的商品涨价扩散至更广谱的内外商品,平减指数回升0.15个百分点,名义GDP同比大约为3.79%。

7月最后一周生产端基本持平,叠加基数走低优势,预计工增小幅回升至5.68%。高炉开工、PTA开工、地炼开工、焦化开工、石油沥青开工、涤纶长丝同比回升,汽车半钢胎、汽车全钢胎同比放缓,CCTD25省电厂耗煤同比小幅回落(-0.7%)。出口相对韧性,TRV中国对美集装箱发船吨位量7月27-7月1日日均同比为1.6%;美西、美东运价环比继续下行,但降幅收窄。工增同步扩散指较上周小幅回升(+29.1→+41.2)。

7月社零将在基数抬升下小幅回落,对应同比增速预计为4.70%,服务业生产指数为5.69%。7月1-27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44.5万辆,同比增9%,较上月同期下降19%。十大城市客运量同比继续有所回踩,30城新房销售同比降幅扩大,百城拥堵状况基本持平。

7月最后一周油价回升、猪价平稳,食品与交通通信项环比合计约0.02%(上周为-0.01%),剩余准核心部分环比季节性改善至+0.12%。7月CPI翘尾回落0.5个百分点,形成较大基数压力。根据前五周数据,预计7月CPI环比为+0.14%,同比为-0.25%。工业品价格涨跌互现,但仍总体回升,原油、动力煤、化工继续上涨,螺纹钢、铜、水泥环比回落,模型预计7月PPI环比为+0.17%,较6月环比(-0.40%)较明显地止跌回升,叠加7月PPI同比延续具备低基数优势(翘尾回升0.2%),预计7月回升至-3.15%。BPI指数预测模型结论更为积极,本月BPI指数环比+1.4%,对应BPI同比明显回升,映射7月PPI同比为-2.85%。

简言之,7月基数压力带来CPI同比回踩,PPI同比周期也因绝对水位的偏低而同比读数回升温和;但CPI与PPI均环比转正,完成价格端低位上涨拐点的确认。平减指数由上月的-1.33%回升至-1.18%。

五、货币与流动性

财政支出下发与央行加大投放,狭义流动性进一步宽松;8月中旬税期前,狭义流动性面临的扰动较少,预计会延续偏宽。从高频数据看,7月信贷可能会比较收敛,但社融增速与M1增速可能进一步升高。

本周DR001与DR007中枢有不同程度的下行,前者从1.5%附近降至1.3%,后者从1.65%降至1.4%。这一方面是因为央行在月末加大了流动性投放,7月27日至7月31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了6702亿元;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月末财政支出的集中下发,为银行体系补充了流动性。反内卷交易的回踩,风险偏好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金融机构对未来流动性与政策预期,备付性需求进一步下降。8月中旬税期前,狭义流动性面临的扰动较少,预计会延续偏宽;中期则需关注汇率、利率等因素,在政策更加重视“落实落细”、启动新一轮逆周期调节压力偏弱的情况下,汇率等因素若发生变化,流动性容易出现较大波动。

7月社融增速预计为9.0%,较上月提升0.1pct。信贷增量可能偏低,一是7月BCI企业融资环境指数走低,从6月的49.12降至46.09;二是票据转贴利率超季节性下降,7月份3月期国股行票据转贴现利率中枢为1.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3BP,且从走势看,票据利率在月末加速下行,表明7月末银行信贷投放可能仍未达到规模指标要求,仍在加速买入票据冲量。但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实体信贷减少了808亿元,今年实体信贷同比仍可能改善。从WIND数据看,7月政府债融资与企业债融资分别为1.25万亿元与3599亿元,同比多增6322亿元与686亿元。综合看社融同比应该不会太差,存量增速仍可能小幅回升。

7月M1增速可能继续升高。去年同期受防空转挤水分影响,M1余额减少了3.7万亿元,较2021-2023年同期多减了8900-18000亿元;假设今年M1余额减少了2.8万亿元(2021-2023年同期最差表现),今年M1同比增速将升至5.7%,较上月提升1.1pct。

六、财政与建筑业

新承接项目和上半年回款进度一般,本期项目资金到位率降幅为近一个月最大。7月土木建筑业PMI和新订单环比不同程度走弱,可能与天气、央地财政的建设资金续接空档期等多因素有关。近日发改委表示“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本周百年建筑调研的项目资金到位率,房建项目和非房建项目均下滑,降幅为近一个月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部分施工单位新承接项目,导致整体资金充裕度减弱;二是部分企业上半年回款进度一般,对三季度的项目进度或产生一定影响。

7月PMI土木建筑业环比走弱,除天气因素外,或与央地财政的建设资金续接空档期有关,6月财政支出中,交通运输支出、农林水支出增速均偏低。同时近日发改委表示“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显示这一下半年相对确定的增量工具尚在筹备当中,短期内基建分项将有所承压;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8-9月陆续投放,有望修复基建投资走势(详见前期报告《总量紧平衡,节奏镜像化:2025年中期财政环境展望》)。

财政方面,本周值得关注的是育儿补贴方案和内蒙古表示已退出地方债务重点省份。对于前者,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这一规模基本符合过去3年平均出生人口数(937万人)。

对于后者,近期内蒙古披露的2024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要巩固退出地方债务重点省份成果,指导盟市旗县因地制宜统筹做好化债工作。”此前宁夏也曾表示:“宁夏已符合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的条件,前期宁夏已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后续预计其它省份也将陆续退出高风险省份,符合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

七、中观产业

2024年表征中国经济新动能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规模为24.3万亿元,占GDP比重18.01%,2016年为15.3%;其中二产“三新”经济规模10.05万亿元,占二产比重为20.4%。我们根据投入产出表粗略估算经济“旧动能”代表地产产业链占GDP比重2024年已经降至14%左右。

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现价计算);占GDP的比重为18.01%,比上年提高0.43个点(经“五普”调整)。“三新”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15.3%逐年提高,年均增幅在0.3个点左右。

“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三新”统计分类包括: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

第三产业“三新”经济规模最大,新动能占比最高的是第二产业。按照三大产业看,2024年“三新”经济中,第一产业为9485亿元,占第一产业全部增加值的10.4%;第二产业“三新”经济增加值10.05万亿元,占第二产业全部增加值20.4%;第三产业“三新”经济增加值13.3万亿元,占第三产业全部增加值17.4%。

我们以《2020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估算,2020年地产产业链(房地产业、房屋建筑、建筑安装三大行业及拉动的其他行业中间投入)占名义GDP比重为26.2%,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地产投资同比相较于名义GDP同比增速推算2021-2024年占比,估算显示2024年地产产业链占GDP比重降至14.1%左右。

八、通胀变化

本周外盘大宗商品多数收涨,生意社BPI小幅上行;内盘焦煤、玻璃等黑色系品种调整;碳酸锂、工业硅期货价周环比收跌;猪肉、水果价格季节性调整;临沂商城指数为代表的非食品项小幅止跌回稳。

截至8月1日,生意社BPI指数录得869点,较7月25日(下同)回升0.5%,其中能源、有色、化工指数周环比分别录得1.0%、-1.8%、1.0%。内盘工业品价格多有回落,环渤海动力煤现货、螺纹、焦煤、玻璃期货价周环比分别录得1.1%、-2.4%、-18.8%、-18.8%。

新兴制造业方面,碳酸锂期货价转弱,周环比下跌13.4%,本轮高点落于7月25日的79120元/吨;工业硅期货价周环比回落9.6%,高点落于7月23日的9705元/吨。存储芯片价格DXI指数8月1日升至87517点,周环比上涨1.5%。

食品价格方面,截至8月1日,农业部猪肉平均批发价录得20.60元/千克,周环比回落1.3%。28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周环比回升0.5%,6种重点监测水果平均批发价周环比回落1.1%。

非食品项方面,据临沂价格指数平台,临沂商城价格指数7月30日录得102.74,高于7月23日的102.61。其中日用品、五金电料、服装服饰、家用电器价格均有所回落,成品钢材价格领涨,或反映现货价格的滞后传递。

九、政策与改革

两办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国常会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工信部强调“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发改委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

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推动要素顺畅流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

高频预测模型构建基于历史数据,可能在未来有较大经济冲击或者市场改变时并没有很强的样本外超额效果;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升级、OPEC+政策变动、国内地产投资压力短期超预期等。

报告信息

郭磊 S0260516070002

陈礼清 S0260523080003

陈嘉荔 S0260523120005

钟林楠 S0260520110001

吴棋滢 S0260519080003

王丹 S0260521040001

贺骁束 S0260517030003

文永恒 S0260524080007

 
 
 上一篇:反内卷深度研究|“反内卷”交易有所降温
 下一篇:财通建筑建材 | 电解铝行业深度:成本下行盈利修复,紧平衡格局延续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