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震荡收跌,北向资金午后扫货。
A股三大股指11月27日集体小幅低开。早盘两市快速走低后窄幅震荡,整体市场呈现弱势。午后两市出现回暖,跌幅大幅收窄,下跌个股也快速减少。北证50大涨11.41%,超210只北交所个股涨超10%。
从盘面上看,权重行业持续萎靡,地产、金融、消费、新能源齐挫,抖音、流感概念大幅回撤;智能驾驶概念逆势走强,光刻机、CPO、汽车板块表现活跃。
至11月27日收盘,上证综指跌0.3%,报3031.7点;科创50指数涨0.38%,报868.03点;深证成指跌0.55%,报9785.57点;创业板指跌0.61%,报1926.2点。
Wind统计显示,两市及北交所共2542只股票上涨,2572只股票下跌,平盘有192只股票。
11月27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828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8133亿元增加155亿元。其中,沪市成交3507亿元,比上一交易日3115亿元增加392亿元,深市成交4781亿元。
两市及北交所共有269只股票涨幅在9%以上,30只股票跌幅在9%以上。
北向资金11月27日午后明显进场扫货,全天净买入3.34亿元,早盘一度减仓超40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2.43亿元,深股通净卖出9.09亿元。
汽车产业链逆市飘红,传媒股领跌
在板块方面,备受市场关注长安汽车(000625)入股华为一事引发汽车股继续受到资金追捧,除长安汽车“一”字涨停外,东箭科技(300978)、湖南天雁(600698)、兴民智通(002355)、合兴股份(605005)等近10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
煤炭股逆市走强,潞安环能(601699)、晋控煤业(601001)、山西焦煤(000983)、平煤股份(601666)等涨超3%。
半导体反弹,晶升股份(688478)、龙芯中科(688047)等涨超8%,纳芯微(688052)、华微电子(600360)等涨超4%。
短剧板块继续走低,传媒股领跌两市,中文在线(300364)、天龙集团(300063)、天威视讯(002238)、龙版传媒(605577)、引力传媒(603598)等跌停或跌超10%。
地产股大幅下挫,大龙地产(600159)、万通发展(600246)等跌停,三湘印象(000863)、皇庭国际(000056)、空港股份(600463)、特发服务(300917)等跌超6%。
非银金融单边下行,方正证券(601901)、新华保险(601336)、中国人寿(601628)、中国人保(601319)等跌超1%。
A股总体处于震荡筑底阶段
国泰君安表示,指数处于震荡筑底阶段。近期沪深两市展开持续调整,而北交所延续火爆,北证50盘中涨超10%,多股30%涨停。存量资金主导市场环境下,北交所的持续火爆或多或少对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市场构成了一定资金分流压力。不过目前A股总体处于震荡筑底阶段。近期国内货币财政双重发力,提振经济复苏预期,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向好。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这轮加息接近尾声,令美债利率强势逻辑出现松动,近日人民币汇率表现强势,有望驱动外资重回净流入。站在中长线角度来看,沪指3000点附近无需过于悲观。
下一阶段股票投资更看重确定性,机会在低风险特征(低估值、低负债与稳定现金流)的板块。利率水平下降,看好类债券的稳定资产红利高股息:电力与公用(火电,容量电价改革)、高速公路。海外滞胀与供给受限的大宗品板块:石化(油)/有色(铜)/黄金;国内库存偏低且供需偏紧的板块:煤炭(焦煤)/有色。
招商证券指出,今年以来小盘股明显占优,尤其是极小市值。由于机构定价能力边际削弱,机构重仓风格估值来到历史低位,目前机构重仓风格已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高低估值风格不显著,价值强于成长,但是随着基本面和外部流动性改善,此前持续两年占优的价值风格或有望逐渐让位于成长风格,大小盘风格也有望迎来均值回归的契机。
华泰证券认为,上周市场震荡调整,全A风险溢价回落至滚动1年均值附近后再度上行。结构上,年内轮番表现的主题、红利和景气板块均承压,而出行链/地产链等基本面边际变化不大、但前期调整充分的板块悄然走强,或反映两点潜在变化:第一,年末基金排名压力下筹码高低切换,且轮动较快、存量特征下年末行情或存在反转效应,建议规避年内涨幅过高品种,阶段性切向筹码/估值/动量较低的“洼地”品种;第二,贝壳KMI指数回落至31.7,一线城市地产政策继续加码。考虑上述两个方向,建议短期关注出行链/地产链/医药医美/农业。
中邮证券指出,展望未来,压制A股的内部环境因素有望迎来缓解,首先是赤字率的上调,加杠杆主体有望从地方转向中央。其次是地产融资端、需求端利好政策接连出台,且力度强于以往,地产风险“灰犀牛”有望缓解。但市场对于经济周期和结构的问题已经有了相比去年同期更深刻的认识,风险的缓解并不能带来中长期风格切换,中长期仍然看好科技成长板块。近期AI+相关的硬件产品陆续推出(AI PC、AI手机AI PIN等),明年有望迎来硬件创新元年。此外,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周期底部已经确认,纵观行业数据来看半导体销售额数据同比持续回升,已经接近转正,10月进口数据中半导体数据超预期。微观数据来看价格已经企稳回升,消费电子三季报显著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