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到富士康,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苹果手机的代工方。但以后,富士康或将以另一种身份被大家所熟知——A股上市公司。近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康股份”)在证监会官网披露IPO招股预说明书,正式谋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是首例台湾地区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A股上市。富士康股份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后者在内地的常用称谓为富士康科技集团。有观点认为,此次子公司在A股上市,或为鸿海精密摆脱苹果代工厂标签,谋求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

拟在A股上市的富士康股份,成立于2015年3月,控股股东为中坚公司,鸿海精密间接持有中坚公司100%的股权。作为鸿海精密对集团内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及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等业务进行拆分而成立的公司,鸿海精密已经将苹果产业链上的部分公司转移至富士康股份,目前其境内外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共60家。

富士康发行前股权结构(图中为标明股权比例的均为100%)
积极谋求转型 不只是简单的代工
1)从代工走向工业互联网
富士康从代工起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谋划转型,经过三十余年发展,现在已经跃然成为全球代工界的“一哥”。早在2014、2015年,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刚推出之时,富士康高层便全面关注智能制造,频繁走访国内外各大机构,并以河南工厂为依托,打造属于自己的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未来的富士康,将越来越向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工业互联网基础服务商靠拢。
2)从台湾真正走向中国大陆
富士康发家于台湾,成就于大陆。现在的它“台湾”味儿正越来越少,此次登陆A股,似乎也预示着富士康将未来全面押注大陆,其或将越来越成为一家真正的大陆企业。
3)从幕后走向台前
打工处于产业链低端,距离消费者遥远,大众对于富士康的认识,更多来自于“巨无霸工厂”和“员工十连跳”事件。转型后的富士康,开始从幕后慢慢走向台前,未来或更具科技味和资本味,消费者也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这个新型巨无霸。

“跳过”两年排队期 加速IPO进程
富士康股份冲击A股之路可谓“风驰电掣”。2月1日刚申报IPO材料,2月9日公司就收到了审核反馈意见,2月22日富士康招股书便进入了“预披露更新”状态,这距离其预披露不过两周时间。有分析认为,富士康股份此次“跳过”正常排队直接进入下一进程意味着其已经完成了对证监会反馈意见的回复,随时准备上会接受审核。按照目前的发审节奏,富士康股份有望在6个月内上发审会。
据悉,富士康如此高效的IPO进程或与全球主要股市争夺科技创新企业IPO有关。今年2月初,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一行在深圳视察科技类公司期间便表示,将帮助更多深圳优质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上市,使其能够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募集资金用途
1.智能制造产业升级(86.62亿元)
2.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51.08亿元)
3.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49.68亿元)
4.智能制造产能扩建(35.46亿元)
5.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21.17亿元)
6.高效运算数据中心(12.16亿元)
7.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10.05亿元)
8.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6.33亿元)
总市值或达6000多亿元
数据显示,2017年富士康股份营收为3545.44亿元;净利润为162.20亿元;共有269049名员工。支撑起富士康股份巨大营收的除了规模庞大的劳动力,还得益于领先同行的市场份额以及强大的软硬实力。
公司拥有卓越的研发设计、精密模具、新产品开发、小量试产、大量量产、全球运筹及工程服务等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全球布局,垂直整合设计制造与经营模式,公司形成了全球3C电子行业最短的供应链。目前,在电子设备智能制造领域,富士康股份已经遥遥领先。此外,由于富士康股份与客户之间已经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因此公司订单规模较大、销售和采购价格也相对稳定,综合毛利率较为稳定。富士康股份2015-2017年综合毛利率保持在10%左右,主营业务中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的毛利率最高。2015-2017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0.50%、10.65%、10.14%。

按目前A股市场电子设备及服务行业约40.9倍的加权平均市盈率算,富士康股份上市后较合理的股价约为33元。若按此计算,其股份总市值将达6435亿元,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外商控股上市企业。
负债高企不容忽视
富士康股份2017年的巨额营收与其去年12月份的重组也脱不开干系。在上市前夕得到母公司大规模注资的它,还通过收购13家境内子公司的方式承接了集团业务,公司注册资本新增175.25亿元,由原先的1.37亿元升至177.25亿元,暴涨约136倍。本次重组,在使得富士康股份的合并营收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远超往年的负债率。
截至2017年年底,富士康股份的总资产为1486亿元,其中总负债1204亿元,负债率约81%,相比于截至2016年底的43%上涨了近一倍。此外,截至2016年年底,公司总负债为582亿元,这意味着相比于2016年,富士康股份的负债额增加了622亿元,增幅达106.8%,实现翻倍,负债的增加主要是应付账款的增加。据富士康股份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末公司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较2016年末增加337.96 亿元。
人工智能成最大卖点
富士康以电子产品代工厂闻名全球,但近年来,在科技发展和政策引导下,郭台铭多次表示,相较于“代工厂”,他更希望公司能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在“工业4.0”、“+互联网”、“8K+5G”等时代背景下,为了让大数据资料收集更关键、精确、效率、微观,鸿海精密将针对物联网传感器、超级电脑、5G通讯、智能数据中心、AI应用、机器人等进行大规模的投资。郭台铭称,富士康股份将是全球工业领域最大的物联网,其将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深圳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据了解,富士康已经陆续在中国、美国、日本等主要据点成立“工业互联网AI应用研究院,以跨厂区、国际化的运作规模,开发工业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曾表示,他了解到的AI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为富士康,“今天的富士康正在快速拥抱AI,其反应速度和推进决心甚至超过国内一些科技公司。”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本报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七禾网研究中心李烨 综合整理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