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真的是什么都能忍,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人说,“有容乃大”,更有人举例子,“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
于是,P2P暴雷跑路了,我们忍。股票一跌再跌,我们忍。可是有一件事,万万忍不了,就是关于后代子女。
周末,长生生物的事情又刷屏了。医药公司的股价经过这大半年的上涨,大概率是凉了。虽然这个时候这个排雷手册很晚了,可是聊胜于无。
长生生物非常高的销售费用、较低的研发费用是被大家诟病最多的。
为什么呢?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而研发费用是企业投入研发的金额,是未来增长的动力。
很多企业的品牌都是广告费打出来的,也就是销售费用拼出来的。销售费用主要用来构建渠道和品牌,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贝因美销售费用率高达57%,百润股份、老白干酒、三全食品等等都是销售费用驱动的企业。

再比如家用电器,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销售费用率均为11%,研发支出率均为4%,但是这是连续多年长期投入换来的结果,2013年至2015年格力电器的销售费用率也均超过15%。

可是医药公司不同,因为医药公司如果需要大量的在渠道上投钱,也意味着这家企业走得路就不对,而且销售费用不够公开,是整个医药产业链最灰色的部分。比如整个生物制品2017年合计营业收入有553.29亿元,销售费用呢,高达158.13亿元,意思是卖出去一块钱的制剂,为此需要承担3毛钱的销售费用,卖出500亿的销售收入,150亿进了销售费用。

这个销售费用有多灰色呢,我们看长生生物的费用明细,2017年5.83亿的销售费用,其中4.62亿元是广告宣传推广费,具体是什么呢?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看康泰生物的销售费用明细,几乎也都是其他,真是意味深长的其他费用啊。

话已至此,排雷的方向就很明确了,所有医药生物公司里销售费用率高、同时研发费用低的企业是我们的重点排查方向。
比如海特生物、舒泰神、龙津药业、步长制药等等。

总之,这个时候小心靠销售费用驱动的医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