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水浒》中的武松打虎的描写:
武松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眼睛上翘,额头白色的老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商品期货就是从预期博弈开局到仓单博弈的终局的过程。
终局博弈中有三种情况:
1. 期货仓单标准决定这个商品期货是否现实现货的大部份还是极小部份,是大部份的是有意义的商品期货,可以实现“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如是极小部份,那可能就是无意义的商品期货,无法实现“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这类商品期货的终局就是“仓单游戏”;
2. 仓单数量是在一个相对小的周期内可以根据价格调整的——如一个月或二个月,这样的商品期货有意义,终局不会陷入“仓单游戏”模式;
3. 仓单数量在一个相对小的周期内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这样的商品期货最终极可能陷入“仓单游戏”模式。
只要是“仓单游戏”模式的商品期货,很快会被市场所抛弃的。
苹果一年一收成,而且又没有进口可以调节的,这样的商品期货不管合约如何设计,都可能终局都是“仓单游戏”模式,更何况交割制度又把可交割的商品限制在一个极小的区间里,更会强化走“仓单游戏”路径。
中国的苹果一年一熟,每年10月-11月收果,根据交割制度,在11月份基本上可以确认可交割的最大仓单数量,这个确认完后,这个商品期货的盘面逻辑就不再是走现货逻辑,而是走“虚实比”逻辑——盘面持仓和实际可交割的最大仓单数量之间的“虚实比”逻辑--即多头控盘模式——股市里的坐庄模式。
这时多头就是武松,空头就是老虎。
老虎的一吼——就是在10月新果下树前的时间段,如8-9月,针对的是01合约;
老虎的一扑、一剪,就是针对05合约;
武松猛揍老虎是,那就是07-10合约——早已没有仓单了。
今天平果05合约总持仓为25万手,单边为12.5万,即对应125万吨的仓单突然交割量,实际可交割的仓单量和这个125万吨之间的比值,就是今天苹果05合约的“虚实比”。
其它水果都在跌价——一个是丰产,一个是消费水平降低;二来苹果非交割的价格也不好,走货也差。在这个大势面前,苹果的多头的对手不是空头,而是天道--违背天道的操作,对手是无形的——不知哪里会冒出对手出来,且对手的能量出乎意料的,如交易所、银行、税务、工商、政府,一切都有可能。
普通的人,最好就不要去碰这样的品种。
这里放个预测:2020年,苹果期货就会边沿化,没什么人操作了。
一年一熟+不具有全球调配+政府没有轮储调节=这样的品种的商品期货,结局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