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剧烈波动的过程中,很多人出现了较大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人打算割肉离场。看上去一场突然起来的全球史诗级大跌,让人瞠目结舌;但回顾过去几个月的策略观点,其实对美股和科技股一直都在强调风险,但真正出现全球踩踏式股灾时,也很难保持淡定。所以,与其说是疫情的影响巨大,不如说情绪对投资者的影响更大。
如果不能做好提前的应对,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跌时,是很难淡定的。过去多轮的牛熊周期的教训以及成功投资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安全边际,坚持理性思维,才是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的最好方法。
一、反思:过去几轮危机中,哪些机会应该把握
在市场恐慌时,盲目杀跌是不可取的。应反其道行之,在市场普遍恐慌时,要贪婪。因为疫情终将过去,回首往事,每一轮危机我们抓住了机遇吗?2003年SARS阶段是中国房地产黄金20年的起点!2008年房价暴跌时买啥?土地、房产和股票!2015年股灾期间买了啥?核心资产!2020年疫情期间应该买啥?我们推荐的是A股和H股的估值洼地!显然,每一次危机都是捡钱的最佳时机!只是事后才是诸葛亮!事中事前都是猪一样!
另一方面,A股市场每隔几年就大跌一次的周期轮回,也给了投资者总结和检讨的机会,
一,不要加杠杆;除非你加了杠杆,否则,不可能在熊市暴跌中安然无恙;
二,不要买高估值的股票,高估值的热门股股票往往透支了市场的乐观预期,和未来的业绩增长,比如现在的科技概念股;
三,不要追涨杀跌,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不盲目割肉;在市场大涨时,不盲目追涨;
四、在理解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做好仓位控制。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强,仓位越高;风险承受能力越弱,仓位应该越低;
五、戒除贪嗔痴,尽量做到中观思维。在市场大跌时,不盲目悲观;在市场大涨时,不盲目乐观。
二、如何克服恐惧、把握当下
今年1月份以来,我们一直在提示美股和A股科技股的风险,即是为了对冲市场未发生的风险。但一旦风险已经逐步兑现,那就不是真的风险。全球股市的大跌实际上是释放了市场的担忧和风险,更何况A股有其特殊的背景和特点;所以,坚持A股和H股的估值洼地才是根本。
坚持A股的战略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既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要孤注一掷;又不能跟随市场情绪,盲目悲观。
从战略自信而言,A股经历2015年的股灾之后,在2018年又经历去杠杆的调整,时至今日,A股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贡献颇大,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当下,如果虚拟经济更应该保持繁荣,通过股市的繁荣来支持企业投融资,同时,刺激投资者消费热情。所以,越是实体经济趋冷,股市越要强化做多热情。这是看多A股未来20年的道路自信。同时,中美股市的市场发展阶段不同,目前美股属于连续上涨11年之后见顶下跌,而A股处于长期趴在3000点之后从底部启动的慢牛阶段。
从理论自信而言,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更具有投资价值,对投资者的保护更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更大,更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从制度自信角度而言,随着新证券法的出台,A股的多层次市场架构越来越完善,各项基础性制度越来越符合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所以,对投资者而言,应该越来越有信心。
从文化自信角度而言,未来20年是“火运”周期,A股属“火”的特征,将会更好的促使牛市繁荣的到来。市场的不稳定性情绪一旦消除,A股长牛的特点就会逐步体现。
当然,当前A股最大的风险实际上科技概念股和部分核心资产。如果科技概念股继续疯涨吸金,也会带给A股巨大泡沫风险,所以,现在科技股的调整反而有利于降低A股风险。同时,如果部分核心资产继续涨,也会带来A股高估的风险,这些由外资和机构投资者抱团买入的股票实际上也是资金推动行为。所以,最需要回避的实际上是资金抱团的高估值股票,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最容易反映到资金抱团的高估值的股票上。而只有那些创出历史低点的低估值龙头公司才有可能向上实现均值回归,才具备真正的安全边际。
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正如我们在2020年度策略所言,庚子鼠年或是一个投资小年,相比2019年而言,属性为金的年份往往带着某些肃杀和萧条的气氛,而火克金,所以,2020年A股市场这团“火”或将红遍全球。
当然,从全年的角度来看,投资者需要预防6月份,届时疫情结束之后的乐观情绪将会充分反映在A股股价上,也就意味着A股在6月份或会见顶回落。
最后的总结就是,老司机永远会保持最坏的打算和理性思维,既不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杀跌,也不会在市场行情最乐观的时候满仓。这样才能在外境出现不利局面时,保持一颗淡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