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1-2455-784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期货资讯
金融圈三位同业接连离世:金钱永不眠,但绝不值得你拿命买单
发布时间:2023-10-21 00:21:22| 浏览次数:

这两天,心里很疼。

我身边的战友,又有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且是接二连三。

我想你也听说了:

8月19日,中信建投一名投行员工在加班中累倒,不幸去世,年仅33岁。

8月19日,中交基金总经理李雪松因突发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1岁。被送到医院前,他还在办公一线。

8月20日,广发证券战略投行部副总经理张京因病去世,年仅35岁。

这几个人,我都听说过,有一位还曾经共事过,看到消息,我马上打开他的微信朋友圈,最后的更新还停留在半个月前的公司新闻。

心疼,是那种真实的心疼,你能感觉到心脏的憋闷和绞痛,一阵一阵反复袭来。

为他,为他们,也为至今还在金融圈里加班、奋战、不舍昼夜的每个人。

很多人唏嘘,金融行业变了,从曾经的高薪行业,变成了如今的高危行业。

更多人开始纠结:Make money or make life?这个摆在金融人面前的永恒难题。

为什么纠结?为什么唏嘘?因为拿命换钱这件事,在金融圈,曾经存在,现在存在,再多的悲剧发生,也无法阻止其继续存在下去。

金钱永不眠 你不得不追赶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金融圈和“高危” 两个字挂上了钩。金融人猝死的新闻,一次又一次刷爆了屏。

2020年4月16日,中海基金常务副总经理宋宇不幸去世。现年约55岁。

2020年2月6日,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吴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家中离世,享年仅38岁。

2019年12月30日,光大证券投行员工因突发心梗去世,享年47岁。

2019年7月,券商投行部校招的1993年员工去世,离世前还在培训期。

2019年5月1日消息,蚂蚁金服总裁助理、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原中金明星分析师毛军华因癌症在香港去世,终年41岁。

2019年2月,开源证券董事、副总经理霍耀辉,春节休假期间因意外去世,年仅46岁。

2018年11月,长信基金一位地产研究员在家中突然离世,年仅37岁。

太多了,我不忍心再记录。

而这之中的大部分人,离世前仍奋战在工作岗位,甚至都来不及好好说一声再见,就消失在了亲人的生命里。

这,原本是我们期待的人生么?

刚毕业时,谁不是踌躇满志一身热血涌入遍地都是六便士的金融圈,因为我们相信前辈的话:这里离权力最近;这里离市场最近;这里离金钱最近。

可不幸的是,年轻的我们甚至还来不及思考,就陷入了赚钱的怪圈,变成了赚钱的永动机。

从此再也没有停下来。

每当看到同业猝死的新闻和行业压力的警示,每个人心里都是沉重的。谁都知道今天别人的不幸明天可能就是自己的不幸,甚至朋友、同事间也会相互提醒注意身体,减少压力。

可没过多久,当最新的热点覆盖了旧闻,当最新的deadline和业绩排名摆在眼前,所有人,又继续回到了加班、熬夜、做项目的日常。

道理谁不懂呢?谁不知道要早点休息,按时吃饭,不熬夜的重要性呢?

可现实的无奈就是,做到很难。

在金融圈这个内卷的环境下,你早已经不是自己,你变成了被竞争,被业绩,被领导推着走的工具。

外界想象中金融人的光鲜亮丽、高端大气,声色犬马你全都没有,通宵达旦、颠沛流离、如履薄冰才是更真实的你。

你比谁都清楚,残酷的环境如此,工作不易,只有加班加点全力以赴,你才有可能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挣下的一席之地。

更别提有时候,就算全力以赴,还是会输给命运。

《中国金融人士健康白皮书》,忠实记录了金融人的工作时间:

49.7%的金融行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为46到55个小时;39.2%的金融行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为55到65个小时;11.1%的金融行业人员每周工作超过65个小时。金融人在各种光环下饱受巨大压力,日均工作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已经成为易猝死人群,而长期超负荷工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慢性病发病率高的情况,都是透支健康、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和猝死的因素。

没有人能改变局面,于是他们改变了自己。接受了忙、累和高压的潜规则。

即使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忙和累,加薪和升职未必能换来快乐人生,但至少能够保证自己不掉队。

一切就像电影华尔街的标题一样:金钱永不眠。

身在其中,你不得不追赶。

没人愿意拿命换钱 可人人都在拿命换钱

当然,这不仅仅是金融圈的怪象,也是整个社会的写照。

我不禁想起去年全社会热议“996”时大家的反应。

你问很多人,他们赞不赞成996,他们肯定不赞成。但如果你给他一个996的收入体面的工作,他要不要,他争着要,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现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明明心里不喜欢不想接受,但仍然不得不接受。现实往往包含了一层“不得不”的被动妥协。

就像今天,很多人高呼要注意身体,不能加班,不要成为奋斗逼,不能为了工作太拼,但最终大家该加班还是会继续加班,该拼命还是会继续拼命。

现实就是,在现在的中国,“不要命”赚钱的人实在太多了,倒逼的要命不赚钱的人反而成了少数派。

某招聘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

“当高薪和健康发生冲突时,你会作何选择?”

令人震惊的结果是,71%的人愿意忽视健康,选择高薪。

就连年轻人的职场偶像杨天真女士,最近在直播中谈到“妈妈总是让我不要为了工作牺牲身体”时,也留下了这句可能被年轻人奉为圭皋的话:

“为什么不能为了工作去牺牲身体?”

我真的差点就被她对工作的热血所感动,然后相信了。

拿命换钱是世界上最傻的事情,没有之一

为什么我最后没有信?

因为我在20多岁刚进金融圈的那几年,是经历过杨天真这个阶段的。

一天只吃一顿饭,连续几个月加班无休连轴转,晚上只睡2小时早上就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请客户吃饭,挨个敬酒一个个豪迈放话“我干了,您随意”。

活在以工作为中心轴的宇宙中,天大地大没有工作大。以为仗着年轻就可以肆无忌惮,不幸和死亡离自己很远。

可后来,啪啪打脸。

没有运动,没有睡眠,年纪轻轻,我就得了三高。

而我拼死拼活唯一指望的工作,并没有出现“付出就有收获”的结局,我发现自己再努力都冲不上去了,而不努力却可以轻易掉下来。我找不到“拿命换钱”的意义了。

你一定想听听我是怎么解救自己的,很遗憾并没有什么有效方式。

作为一个被裹挟在金融圈,裹挟在这个社会单一价值观里的普通人,至今我也仍然在“不得不”和“能不能”之间来回试探。

但我越来越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你奋斗的全部意义,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认可,不是为了和谁斗一口气,而是为了你自己,和你周围最在乎的几个人的幸福。

我也越来越能理解,我身边那些三四十岁的朋友,为什么都在健身,跑马拉松,刷微信步数,吃保健品……

他们是没有工作要忙吗?他们是缺乏“牺牲自我”的奋斗精神吗?

不是,是因为大家都病不起,大家都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责任在哪里。

好好活着,健康活着,对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来说,不只是自己身体状态的事,更是对爱你的人负责。

想想看,最坏的结果,如果你挂掉了,公司最多为你默哀2分钟,领导有良心,到你家去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然后换一个和你一样的倒霉蛋顶你的位子。公司论坛上大家再感慨怀念一周,这事就算翻篇了,地球照样转,日子照样过,你好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可你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谁来顶呢?他们永远都翻不了篇了。

在公司你只是1/1000甚至1/10000,但在家里你就是那个唯一。

你想想失去你,你的家庭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你的公司又会损失多少。

你就会明白了。

以付出健康为代价获取短期利益,为了公司、为了所谓的责任感拿命换钱,是这个世界上最傻的事情,没有之一。

你本该拥有的人生 不只有事业一个维度

太阳永远照常升起,行业生态、生存压力就摆在那里,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要不要“拿命换钱”这件事,说的再多,也都是盈亏自负的个人选择,里面暗藏着他最想要的、最重要的东西。

但拿命换钱过,也拿钱换命过以后,我越来越坚持那个普世观点:健康是1,其它都是后面的0。

不要被金钱的乱象所迷惑,也不要老想着拼一拼就能财务自由,你要知道,欲望这件事永远比金钱跑的更快。

更何况,想拼也要有身体的资本。

身体好的时候,你雄心勃勃,身体不好的时候,你空有雄心,却只想活着。

所以,老老实实保养身体,规规矩矩饮食起居。

在金融圈折腾这么多年,拥有了很多,也失去了不少。

你早晚会意识到:我们人生的精彩,从来不只有事业和金钱这一个维度。

还有父母康健,孩子平安,家庭和谐,呼朋引伴。

等到有一天,喝汽水的少年,拿起了保温杯,高唱的曲目从“死了都要爱”,变成了“向天再借500年”。

你就会明白,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而这份价格再高昂,也不应该是生命。

 
 
 上一篇:动力煤多单平仓——交易总结(“买在起点”策略的开平仓)2020.8.24
 下一篇:苯乙烯、橡胶受到资金关注——品种异动2020.08.24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