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一个圈友这样问到:“农产品这些年始终起不来的最根本问题在哪里?后面有没有可能彻底扭转并改善呢?比如像今年,天气开始出问题,美国农民不愿意种,但好像幅度力度依然有限,是不是库存太高压制了波动率?”
农产品这两年蛰伏的根本问题就是库存太高,压制了波动率。而价格已经很低,往下打也不流畅。本质上来说,除了几十年一遇的超级需求爆发的行情,农产品其他时候的行情主要就是来自于天气因素提供的波动,这种波动通常都足够大,大到一波就能成就很多人。最近两三年巧就巧在风调雨顺,每年丰产,再叠加过去一些年因为国内政策扭曲价格信号造成的天量库存,使得价格被持续压制在低价格低波动率的状态。
有没有彻底扭转的可能呢,当然有,并且已经越来越近了。我们已经看到了包括玉米棉花在内各种农产品库存在过去两三年持续的消化,这当中主要是价格信号起了作用,种植面积的下降,带来了供给的下降,包括国内巨大的库存压力促使政策的转变,持续的去库存使得压制力量越来越弱。当然,棉花今年因为贸易**因为需求的问题,除了一些意外的下跌,但这并不影响主线。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虽然盖子已经越来越轻,但是如果没有一股动力往上顶,你是意识不到这个盖子已经变轻的,而在农产品上这股动力通常是天气,大部分时候也只能是天气。农产品的行情,点燃都需要天气问题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在今年我们已经率先看到美国玉米出了问题。在目前价格都很低,并且库存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天气提供导火索。
农产品的行情,向来如此,过剩时候底部消化库存的过程通常都是异常漫长的,这中间当然也少不了政府的各种补贴和对价格信号的扭曲,使得这种底部消化更加漫长。这需要我们守住自己,守住信心,我们既不能在这种底部消化过程中消耗了我们的资金,更不能在这过程中消耗了我们的信心。后一点更加重要!因为农产品行情的特点决定了但一旦行情来临,都会是以一种极为剧烈的形式呈现,所以资金多一点少一点不重要,但是错过了就是犯了巨大的错误。
我们注意到,这两年农产品的价格信号已经发出了,低价使得播种面积在减少,这使得库存在消化,这主要体现在棉花玉米上。这些品种可能是未来率先有机会的,当然具体还要看天气。豆粕可能也有机会。而棕榈油,橡胶,苹果,红枣其实价格也发出信号了,但是因为作物本身供给调节周期太长的原因,供给还看不到有效的下降(除非出现特别大的天气异常,但是棕榈油橡胶这类作物很难),估计价格还要下跌(苹果),或在底部磨很久(棕榈油橡胶)。另外,对过剩提供了很大贡献的政策因素在中国已经发生了明确的转向,我们知道政策的转向通常都是滞后的,这使得过剩的消耗在过去一些年非常艰难,但是一旦转向,也是很难回头的,这为下一波向上的行情提供了很好的背景。上一轮巨大的牛市行情之前其实中国也经历了一波痛苦的农产品去库存的行情。
所以,我们要做得就是为这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等待做好准备,保持信心,耐心地安排好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研究,观察库存,政策,最关键是天气的变化,在条件孕育成熟,发令枪响的时候,全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