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或迎更大反弹
当前疫情确诊病例数尚未到达明确拐点,短期经济增长仍将受其制约,基本面预期的转变有待政策进一步发力以及经济数据验证。
清明小长假期间消息面多空交织,在宏观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以及美联储鹰派言论影响下,市场进入振荡修复模式,指数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超跌反弹特征,地产、医药等板块带动上证50以及沪深300走强,北上资金回流,外资风险偏好开始回升,期指表现出一定韧性。
4月2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证监会会同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对原规定进行修订,发出三大积极信号,值得市场关注。第一,以开放合作精神推动跨境上市监管合作;第二,以清晰明确的制度支持企业落实信息管理合规义务;第三,以市场化法治化作为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此外,中美监管机构会谈总体进展顺利,提升了市场风险偏好,尤其是对监管较为敏感的互联网板块和中概股而言,港股中概回归概念股带动科技板块整体走高。如果最终中美双方能就此达成一致,将有望消除投资者对中概股退市的担忧情绪。
此外,美联储理事表态将加速缩表,这使得市场对于短期流动性收缩加速的预期上升,因此市场风险偏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风险资产下跌,美元走强。但我们认为,美股出现大幅下挫的可能较小,市场普遍预期本轮加息周期不会持续很久,预计美联储会将利率推升至3%,历时12个月,主要目标在于控制通胀,且保证经济的软着陆。近期A股对于海外市场风险反应逐步钝化,北上资金回流,预计在5月议息会议前,海外市场影响逐步减弱。
相对而言,国内基本面的压力可能是近期的核心矛盾。清明节前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PMI指数为49.5,比2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此外,3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8.1,服务业PMI为42.0,均低于前值,表明我国经济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主要原因在于,3月以来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加之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企业生产经营受到明显影响。
具体来看,制造业PMI方面表现为供需双弱,且需求端受到的冲击更大;非制造业PMI方面,受气温回暖、基建端发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较好,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高景气区间。接触式聚集性服务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其商务活动指数均下降20.0个百分点以上。从市场反馈来看,指数没有在PMI数据公布后继续下挫,但结构上出现明显分化,高估值板块继续承压,地产、医药等超跌板块开始反弹。反映市场对于3月经济数据回落已有预期,但短期还看不到政策抓手主要方向,对A股成长性的预期在降低。不过好的方面在于,PMI数据也出现一些亮点,例如建筑业景气度逆势继续扩张,小型企业PMI没有出现继续下滑,所以市场表现出一定信心与韧性,底气在于目前政策工具箱仍比较充足。
往后看,国内经济基本面仍需政策支持。根据此前公布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央行一季度例会会议纪要,决策层强调“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放松”,继续强调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并提出“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总体来看,宏观经济处于逐步寻底过程中,当前疫情确诊病例数尚未到达明确拐点,短期经济增长仍将受其制约,基本面预期的转变有待政策进一步发力以及经济数据验证。
总体来看,此前市场关心的中概股以及美联储加息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在逐步消化,国内经济处于寻底但有政策支撑的状态,未来这些负面因素出现恶化的可能较小,所以,风险偏好修复依然会是近期主题,IF受益于此前超跌的属性,或迎来更大的反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