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1-2455-784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证券资讯
政策 + 技术双轮驱动!A 股机器人题材火热,机器人产业链价值重估,呈现万亿市场版图
发布时间:2025-09-22 15:18:37| 浏览次数:

2025 年以来,A 股机器人题材板块表现强势,9 月中旬加速上涨,绿的谐波、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核心龙头股股价屡创新高。这一行情背后,是机器人产业在多重因素驱动下进入快速发展期,产业链逐步完善,商业化进程持续提速。

一、机器人题材驱动逻辑

政策支持筑牢发展根基

国家与地方层面政策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明确方向和资源保障,通过引导资金、优化布局,加速产业链形成与完善,降低企业初期发展风险,吸引更多主体投身产业,奠定长远发展基础 。

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

特斯拉 Optimus 项目技术迭代与量产计划,对全球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倒逼行业加速研发。国内企业在减速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突破,推动国产替代进程,提升全球产业链竞争力 。

订单爆发开启商业化元年

优必选 2.5 亿元大额订单落地,标志人形机器人从概念验证迈入商业化应用。此前行业多停留在研发演示阶段,订单验证了商业模式可行性,激发企业探索商业化路径 。

资本注入加速产业扩张

一级市场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助力初创企业研发,二级市场股价上涨让企业通过增发、发债筹集资金,双重资金支持推动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 。

产业链价值重估催生机遇

人形机器人落地推动市场重构估值体系,具备核心技术(如减速器、AI 算法)和量产能力的企业获得估值溢价,倒逼企业聚焦技术创新与产能提升,推动产业链升级 。

二、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结构

1、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超 70%)

减速器:绿的谐波技术积淀深厚,产品适配人形机器人,受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影响业绩波动;来福谐波产品温升低、启动扭矩小,国内外市场均有份额 。

无框力矩电机:步科股份 FMC 系列功率密度高,协作机器人应用表现优异;禾川科技加大研发,争夺市场份额 。

行星滚柱丝杠:北特科技依托汽车零部件技术积累寻求突破;恒立液压凭品牌与研发实力拓展业务 。

传感器:柯力传感称重技术成熟,有望拓展至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奥比中光 3D 视觉技术支撑机器人感知,应用广泛 。

控制器与驱动器:汇川技术产品线完善,性能稳定,服务多类机器人项目;拓邦股份深耕智能控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

2、中游本体制造(三大竞争阵营)

传统机器人厂商升级:优必选布局早,教育、服务场景有成熟案例,具备完整研发生产体系;宇树科技以四足机器人为基础,人形机器人稳定性、灵活性突出 。

车企跨界量产:特斯拉凭汽车领域技术、品牌与资金,规划 Optimus 规模化量产,冲击市场格局;小米依托消费电子供应链与用户群,进入小批量生产,发力消费级市场 。

科技巨头生态整合:英伟达、华为等凭芯片、算法优势,整合产业链资源提供技术与生态支持 。

3、下游系统集成(场景化解决方案)

阿里、腾讯借云计算、大数据能力,推动机器人在电商、物流等领域应用;埃斯顿深耕工业自动化,高效整合上下游,提供制造解决方案 。

优必选兼顾本体与集成,在教育、商业服务场景有成功案例;美的利用家电制造经验,推动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环节落地,并对外输出方案 。

三、产业发展关键

商业化进程加速(订单密集落地)

优必选 9 月获 2.5 亿元订单,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单笔订单纪录,交付产品为 Walker S2(全球首款实现自主换电的人形机器人,支持 3 分钟快速换电、7×24 小时连续作业) 。

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联合中标 1.24 亿元中国移动 “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凸显人形机器人在通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

特斯拉试点生产 Optimus 2.5 机器人,供应链信息显示 Optimus Gen3 预计 2025 年底发布,2026 年上半年开启量产 。

产能与交付能力提升

优必选预计 2025 年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量超 500 台,全年产能突破 1000 台;近期获国际投资机构 10 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计划在中东建立超级工厂及研发中心 。

宇树科技完成 C 轮融资,以 120 亿元估值启动上市辅导,拟于 2025 年 10 - 12 月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

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增强,优必选 Walker S 系列人形机器人已与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 - 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产品进入全球多地工厂开展实训,覆盖装配、检测、搬运等场景 。

产业链成熟与成本下降

国内已构建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运动控制部件全球市场份额达 63%,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能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

目前人形机器人单台成本约 70 万元,依托中国制造的规模化优势与产业链协同能力,业内预测未来成本有望大幅下降,推动其从高端装备向普及型产品转变 。

市场规模前景广阔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逐步迈向万亿级别,且由掌握全产业链能力的国家主导;头部投行预测显示,行业未来将保持高复合增长率,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

四、风险提示

投资者需主要警惕技术迭代风险,估值风险,以及政策变动风险 。本文信息仅为行业梳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企业经营与市场波动存在不确定性,需理性看待 。

本文相关数据来源于优必选官方公告、中国移动采购中标公示文件、特斯拉相关权威资讯、宇树科技官方声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展报告、Gartner 发布的机器人相关市场分析报告等。

 
 
 上一篇:财通策略:四季度市场波动加大,抱紧老经济周期+新经济科技&消费三条主线
 下一篇:歌尔股份大涨超8%,或与OpenAI携手打造全新AI硬件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