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3481251

为您提供专业、快速、全面的市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证券资讯
证券日报: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方向更加聚焦
发布时间:2023-12-29 18:24:14| 浏览次数: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聚焦财政政策,应如何理解“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政策取向来看,“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力提效”的表述基本一致,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适度加力”意味着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扩张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基础。“提质增效”则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强力度、提升效能,成为稳投资、稳消费、稳增长、防风险、优结构、促发展的主力。”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具体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中央或继续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准财政”等均是潜在资金补充途径。“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与“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相呼应,或指向后续财政资金更多倾斜于债务负担较小,项目储备较多的经济大省。 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分析称,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或意味着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会适度上调,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温彬认为,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统筹考虑下,2024年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能小幅增加至4.0万亿元左右。税费优惠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从而加快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明年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整体力度预计不弱于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后的水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同时,财政发力的方向更加聚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和“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意味着重大战略任务、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将得到更多的财税支持。 赵伟认为,除了总量“适度加力”、结构支出优化外,2024年财政“提质增效”亦需稳增长项目储备匹配支持。在财政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提前储备申报项目,加大项目前期要素支持,重点支持水利、交通优质项目等,或是加快实物工作量落地关键。 展望未来,庞溟表示,应继续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在财政支出、减税降费、专项债等诸多方面加力提效,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项目储备和投后管理,促使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共同发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以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统筹好保障民生、扩大政府投资、支持经营主体纾困、防范化解风险等各项工作,增强发展动力、提振市场信心,使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今日视点:发挥好政策合力是有效提升市场预期的抓手 安 宁 积能蓄力,方能行稳致远;乘势扬帆,方能破浪前行。2024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的航向已清晰,目标更明确。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简短的12个字已为2024年的经济工作举旗定向。 从具体要求来看,会议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会议还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从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可以看出,明年宏观政策将更注重针对性和一致性。财政政策的重点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关键在于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产业政策的关键是方向性引导,通过清晰的产业规划及战略布局,形成产融结合的创新性组合。社会政策的重点则是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及稳定作用。 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既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使各类政策更好协同发力,只有各项政策劲往一处使、同向发力,才能发挥政策的最大乘数效应。政策合力将有效提升市场预期,提升宏观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未来,在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大背景下,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政策同向发力,需要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意识。 政策同向发力需要各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只有充分共享信息,才能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工作,做出取向一致的政策决策。因此,各部门需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能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或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这有利于提升服务效能,有利于稳定预期的形成。 政策同向发力还需要各部门加强合作意识,树立工作“一盘棋”思想。各部门应建立部门间协调配合制度,目的是加强部门间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在各部门制定发布政策文件之前,对政策文件内容和出台时机等开展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把握好政策发布实施的时机、力度、节奏,维护好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继续发挥好政策合力,助力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上一篇:经济日报评论员: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下一篇:五粮液母公司宣布拟增持逾4亿元:基于稳定发展信心,对长期价值认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服务

*

*

咨询在线客服